台灣的小籠包及餃子滋味鮮美,遠近馳名,甚至躍上國際觀光美食指南,但醫師提醒這些知名餐館的師傅,應特別留意手指關節的保養,以免長期捏製小籠包及餃子下來,把一雙手給毀了。
我們身體各部位中,手指是使用率最高的一處,其中大拇指更是「重要角色」。台北榮民總醫院骨科部主任陳天雄表示,大拇指職司捏、拿、壓等動作,一旦大拇指受創,其餘四指頓失依靠,形同廢物;問題是,大多數人並未善待大拇指,俟這個重要角色「掛」了,才驚覺事態嚴重。
該院骨科部手外科主任劉毅舉餐館師傅為例,他們整天包水餃及小籠包,加了餡料後,再用大拇指用力捏壓麵皮,好讓水餃及小籠包個個緊實、美觀。天天捏壓下來,大拇指附近的尺側韌帶及撓側韌帶鬆掉,兩側關節無法貼在一起,不停碰撞,軟骨及硬骨逐漸被撞掉,久而久之,掌指關節也壞了。
劉毅表示,除了包水餃、小籠包的職業性傷害外,這種統稱為拇指基關節病變的成因,還包括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外傷,至於長期數鈔票、發簡訊的特定族群,也偶見受傷個案。
拇指基關節病變可依嚴重程度分成四期,若症狀只達一、二期,拇指根部會出現紅、腫、熱等不適,通常在改變工作方法並適當休息後,即可緩解,只有少數需服用消炎止痛藥治療,或以支架固定保護;一旦惡化到三、四期,可先消極治療,如果連支架及藥物均無法控制病情,再考慮手術治療。
這些年來,台北榮總以韌帶重建及肌腱植入術為103名患者施術,總共治療113隻手,他們大都是第三及第四期的患者,年齡從22歲到85歲不等,但大部分是老年人。其中,男性63人,女性40人;左手45人,右手49人,雙手9人。
施術時,醫師從大拇指根部切一傷口,打開第一腕掌關節的關節囊,將已破壞的角骨切除,並順勢做一個骨隧道。接下來,找出手腕至手肘間的橈側屈腕肌腱,對剖成兩半後,一半不動,另一半從骨隧道穿過,繞過長外展拇肌腱,再和另一半橈側屈腕肌腱固定。
劉毅指出,這些患者手術後包紮固定4周,再持續復健2個多月。平均追蹤12.3年後,他們的拇指力量及活動範圍平均可恢復9成以上,其中又以病情較輕者的結果較好。
【民生報記者林進修╱報導】
口渴了,順手拿起水杯往嘴巴送,可說再自然不過的事;然而,你可曾想過,一旦大拇指受創,這個再自然、再簡單不過的事,將變得困難重重。
「善待你的大拇指!」台北榮民總醫院骨科部主任陳天雄表示,手指有拿、捏、按、壓、握等功能,但若將大拇指排除在外,上述功能指數立即直線下降,由此不難想見大拇指的重要性。
正因大拇指的重要性無與倫比,該院骨科部手外科主任劉毅就說,造物者在創造人類時,特別在大拇指關節的基部佈下重兵,以肥厚的肌肉加以保護,因此當其他手指因重擊而「吃蘿蔔乾」時,大拇指通常還屹立不搖,毫髮無傷。問題是,一旦大拇指受創,後果往往超乎預期嚴重。
他最常見的症狀是疼痛無力,只要用力拿東西就痛。嚴重時,拿筷子吃飯或拿筆寫字,都只能撐一下下,無法持久,否則就會痛入心扉,非得暫時放下不可。
為此,他提醒國人一定要寶貝自己的大拇指,別長時間且重複性地用大拇指去捏、去壓,若覺得大拇指有腫痛不適情形,不妨休息一下。如果能熱敷一下,效果更好。
感謝常務理事金 琳小姐熱心提供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