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位置:首頁 > 醫療資訊
醫療資訊
重要訊息
2013-04-01
親愛的病友夥伴:
健保局對於生物製劑(恩博/復邁/欣普尼/恩瑞舒/安挺樂/莫須瘤),最新減量暫緩續用之相關規定已於2013年4月1日正式生效,相關規定簡述如下:
 
l     使用莫須瘤的病友:
給付規範與過往相同,無減量及暫緩續用之規定。
 
l     使用恩博/復邁/欣普尼/恩瑞舒/安挺樂的病友:
依據新的減量及暫緩續用之相關規定使用。
   【簡述規定為:已使用同一生物製劑二年者,依疾病活動度(DAS28)、ESR及CRP的報告、醫理治療計畫,給予調整。】

請善加利用,生活更健康
有用藥的問題,請撥打健保局諮詢專線
02-27065866轉1556

(詳全文)

病友常見之問與答


三軍總醫院風濕免疫科 郭三元 醫師
 

Q1: 類風濕關節炎當施打生物製劑後, 關節庝痛的狀況改善很多, 不知是否可以不要服用醫師所開立的MTX?

A1: 一般是不建議病友自行停藥, 不論是生物製劑或是口服藥品, 因為免疫疾病相當複雜, 每個病人因為體質及疾病而所迥異, 若是自行停藥很容易會造成體內免疫不平衡, 亦有可能會讓病情控制不佳, 是相當危險的一件事情, 若病友有任何疑慮應該返診詢問醫師意見再做藥物調整, 同時也建議病友應要定期返診進行抽血等檢查, 才能夠良好的控制病情。


Q2: 患有類風濕關節炎可以準備懷孕嗎?

A2: 建議病友可以詢問您的醫師, 一般來說, 患有類風濕關炎的病友一樣可以擁有身為父母的幸福, 不過因為類風濕關節炎的用藥仍有些不適合懷孕者使用, 所以建議可以與自已的醫師討論, 並且調整適合懷孕的用藥。


Q3: 現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的新藥很多, 我應該怎麼去做選擇適合自己的呢?

A3: 現在生物製劑有很多種, 目前分為第一線和第二線用藥, 目前第一線有三種用藥, 屬於TNF-α類型, 其在身體的作用機轉和施打頻率也略有不同, 至於使用哪一種用藥皆要經過醫師的評估和判斷才會進行處方開立, 建議病友可以多詳細說明自己病情並和自己的主治醫師討論, 而醫師們也會依照病友的病情來選擇治療藥物的


Q4: 經過正確治療後, 病情的確改善不少, 不過因為天氣變化又造成腫痛嚴重應該怎麼辦呢?

A4: 當病友臨床徵兆變嚴重, 建議返診時和醫生多討論, 當然每次回診醫師一定都會幫病友們評估並治療以減輕關節痛楚感, 一旦病情復發, 病友除了做好自身的保健之外, 千萬記得依照醫囑用藥, 以免病情復發。

 

Q5: 巿售有相當多調節免疫力的保健食品, 不知有類風濕性關炎是否可以使用?

A5: 免疫疾病是相當複雜的, 類風濕性病人也是因為免疫系統的紊亂而造成關節破壞而發病, 而巿售的保健食品是無通過臨床試驗也不具有治療效果, 所以建議病友千萬不可以自己服用藥物之外的保健品, 以免造成免疫失調, 加重病情。

(詳全文)

台南市立醫院      風濕科 葉宏明醫師
    老人家總是說,我的關節就像氣象台,要變天了,我就是會先知道。所以秋冬季節變動,老人家總是會覺得比較受累。每次颳風下雨風雲變色,風濕科門診就會有不少病患抱怨關節炎又加重了。
    內科的次專科大都以器官系統命名,例如腸胃科、心臟科、腎臟科,只有風濕科例外。「風濕病」是一種傳統概念,中醫認為是由於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脈引起的,用現代科學觀點來說,所謂的風寒濕熱就是包含溫度、溼度、氣壓、陽光等氣候和季節的影響條件。風濕在現代醫學並不是指某一種特定疾病,而是一類疾病的總稱,風濕就是指侵犯關節和關節周圍肌肉骨骼肌腱韌帶筋膜等疾病。常見的慢性風濕病包含類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等。
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包含走路時會痛、早晨僵硬、關節觸痛腫大、活動範圍受到限制、關節附近灼熱。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包含晨間關節僵硬,三個或以上的關節區發炎,手部關節炎,對稱性關節炎,類風濕結節,血清中類風濕因子陽性以及X光有典型的變化。
    倒底季節變化對關節的影響是病患主觀的感受還是有客觀的證據可以證實?有位學者研究1665位類風濕關節炎病患,連續觀察紀錄五年,紀錄病患關節發炎疼痛情形和抽血檢驗類風濕因子、發炎指數ESR和CRP。結果發現病患在春天時不管主觀的疼痛和客觀的類風濕因子、發炎指數都比秋天時高,代表病情在氣候多變的春天惡化而在氣候宜人的秋天緩解。另外有位日本學者研究季節和關節炎病情變化的關係,他收集208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長期記錄病患的病情,包含紀錄腫痛的關節、抽血檢驗、疼痛指數等。病情變壞的定義是指發炎指數CRP增加超過原先的一半,發炎關節數增加超過2個、疼痛指數VAS增加等。不過如果病情變動是因為調整藥物所引起的就不計算在內。日本是個四季分明的地方,不同的月分代表不同的氣候條件,是研究氣候變化對關節炎影響的適當地點。研究結果發現其中有三分之二的病人病情隨季節而變化,春天(4-6月)和冬天(11月-1月)最常造成病情惡化,反而最冷的2月3月病情變化的並沒有增加。
    病友們在季節氣候變動時如何保健?因為關節遇寒,血管會收縮,血液循環變差,肌肉、關節緊繃、導致疼痛加重。不過,氣候只在不受房子或衣服阻隔時對病情有影響,室外氣溫再低,在有空調的室內,低溫就對病情沒影響。所以天冷時應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護踝保護。冬天則應該多曬太陽,以增加維生素D的製造。控制體重、減少膝關節的負荷。適度運動、走路游泳練肌力、不宜跑步爬階上下樓梯、避免屈膝半蹲及避爬陡坡。雖然寒冷的冬天快到了,學會保暖和保健,病友們就可安度寒冬,迎接新的一年!

(詳全文)

三軍總醫院風濕免疫科 陳相成 主治醫師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簡稱RA)是一種自體免疫失調的疾病,因為免疫系統的失衡而造成身體其它組織的破壞而影響生活,常見於女性,通常於中年時期發病,全身的關節都會被侵犯又以手部關節最常見,過去因為醫療知識的不足,很多人都將其當作一般腰酸背痛來治療而求診於復健科.骨科或是中醫及推拿,造成治療延誤。類風濕疾病會造成發炎性滑膜炎進而形成軟骨的侵蝕,最後骨頭及關節造成破壞及扭曲變形,而病友們也會因為自體免疫失調造成體內發炎指數上昇引發疼痛。所以取得正確的醫療管道及適當的治療才能讓病友們恢復正常的生活品質。
若病友可以透過正確管道就醫,及早治療則可以避免關節破壞可以維持正常生活;一般來說治療藥物有幾個選擇,傳統藥物治療-包括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類固醇.及免疫調節劑(Methotrexate. Sulfasalazine. leflunomide)這類藥物可針對症狀治療,可達到止痛的效果,不過這類藥物卻無法減緩疾病的進展,所以骨骼仍會因為身體免疫失調而繼續被侵蝕破壞;而另一治療方式-生物製劑(Biologics)則是較新藥物治療,生物製劑是屬於小分子蛋白質成份,所以大多是運用注射方式才會被人體所吸收,雖然這類藥物仍然無法完全根治類風顯性關節炎,但是可以有效的降低身體發炎指數(ESR/CRP)及疾病活動度分數(DAS28),倘若可以及早治療,其關節破壞則可以被延緩的,然而這類的藥品也需要配合傳統口服藥物使用效果方可達到最好。
  不管是使用哪一種藥物治療,而每種藥物也會因個人體質差異而有副作用,諸如生物製劑會造成注射部份的紅腫,口服傳統藥物則有腸胃不適.口瘡等副作用,建議病友在治療過程中除了清楚了解自己疾病狀況變化之外,並且隨時與您的醫師詢問溝通,切記不可擅自斷藥或是調整用藥劑量,因為免疫疾病相當複雜,倘若醫囑性不佳是很容易又會造成發炎反應上升而無法控制病程進展,體內關節破壞作用自然就無法被制止了!
  除了藥物治療之外,保持正向的心態及愉快的心情,正常的生活作息,定時返診檢查,依醫師建議使用足量的藥物才可達到完整治療而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詳全文)

治療達不達標有關係!
國立台灣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
李克仁醫師
 
過去10多年來由於生物醫學技術的進步,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已從過去一般的消炎止痛藥及較無專一性的傳統疾病修飾抗風濕藥物(DMARDs)治療進步到作用在特定發炎因子的生物製劑標靶治療。相較於傳統DMARDs治療,生物製劑的作用較迅速且副作用少,大幅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疾病控制。從先前國外學者的研究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疾病活動度1(圖一)以及身體活動功能的改善都較過去有明顯的進步2(圖二)。因此目前許多國家包括台灣都在推動類風濕性關節炎T2T(Treat-to-Target)達標治療的概念,目前T2T的治療目標是達到緩解(remission),也就是DAS28分數小於2.6,但對於長期疾病而言,如果很難達到緩解的目標,可將治療目標設定為低度疾病活動度(DAS28分數小於3.2)。
 
圖一、疾病活動度改善

 
圖二、身體活動功能改善

但是臨床上常見患者在僅依據疼痛改善來認定病情已有顯著程度的進步,甚至自行停藥,這樣的自我評估並不客觀也不科學,而且如果長時間未將疾病控制在低疾病活動度以下的話,可能會因錯失治療良機而造成關節變形及失能。根據先前國外研究發表資料顯示3,其結果除發現高疾病活動度會造成嚴重的關節破壞外,對於持續性的維持在中度疾病活動度(DAS28分數3.2-5.1)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一年後其關節及身體功能也會隨著時間增加而遭受顯著的破壞。這樣的研究結果更進一步告訴我們,治療達標的重要性,對於中度疾病活動度的患者也應採取更積極有效的治療。因此患者應學習並隨時了解自身的疾病活動度,把握每次回診時與醫師對談,假若3-6個月的治療未達標則應該與醫師討論是否改變治療的用藥策略。
 
目前在台灣除先前衛生署核准通過使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的第一線生物製劑有恩博、復邁、欣普尼及恩瑞舒等藥物外,今年11月衛生署也已核准安挺樂可做為第一線治療的生物製劑;此外,從明年1月1號開始健保局也規定,未來病人如果對一類機轉生物製劑治療無效的話,則不可以轉用同一機轉生物製劑的其他藥物,對此根據國內已核准之生物製劑作用機轉的不同可區分為以下四類:
類別 介白素六接受體拮抗劑 抗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 B細胞去除劑 T 細胞拮抗劑
商品名 安挺樂 恩博 復邁 欣普尼 莫須瘤 恩瑞舒
用法用量 每四週一次靜脈輸注,注射時間一小時 每週二次,皮下注射 每兩週一次,皮下注射 每四週一次,皮下注射 每療程兩次靜脈輸注,第一次輸注後再於2 週後給予第2 次輸注,注射時間三至四小時 首次第二、四週靜脈點滴注射,之後每四週靜脈點滴30分鐘
 
由於新的健保給付規範中不允許使治療療效不彰的病人再轉用相同藥理機轉的其他成分生物製劑,因此不同作用機轉的生物製劑上市將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治療上的一大福音。另外,不同作用機轉生物製劑藥物的特性也不太一樣,因此醫師在選擇治療藥物時也都會依據病人狀況來選擇較為合適的藥物,例如對於有貧血狀態,疲倦感較嚴重或發炎指數很高的病人,使用作用在介白素六接受體拮抗劑的安挺樂(Actemra)可能是較好的選擇4
圖四、安挺樂治療迅速下降發炎指數(CRP)


目前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與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都積極地推廣123達標治療的新概念,讓病人清楚的了解需要每「1」個月回診評估、須達到「2」個治療目標(疾病緩解及生活品質最佳化)及「3」個月未達治療目標就必須與醫師討論是否調整治療用藥,以避免關節持續遭受破壞而失去功能,一旦類風濕性關節炎疾病獲得控制,患者一樣可以回復正常生活,開心自在地過日子。



參考資料:
1.      Yamanaka H, et al. Manage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the 2012 perspective.Mod Rheumatol. 2012 Jul 7. [Epub ahead of print]
2.      Krishnan E, et al. Disability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the era of biological treatments.Ann Rheum Dis. 2012 Feb;71(2):213-8.
3.      Conaghan PG, et al.Persistently moderate DAS-28 is not benign: loss offunction occurs in early RA despite step-up DMARDtherapy.Rheumatology2010;49:1894–1899
4.      Emery P, et al. IL-6 receptor inhibition with tocilizumab improves treatment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refractory to anti-tumour necrosis factor biologicals: results from a 24-week multicentre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Ann Rheum Dis2008; 67: 1516–1523.

(詳全文)

臺大醫院免疫風濕科 謝松洲醫師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簡稱RA)是一種自體免疫失調的疾病,這樣免疫系統的失調會導致全身組織器官的侵犯,而目前的研究顯示遺傳基因也是造成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成因之一。知名作家-杏林子就是此疾病患者,一般來說好發於35-50歲,且女性患病的機率遠高於男性約3倍。許多患者初期因為關節酸痛而求診於骨科.復健科或是中醫等,由於診斷及治療的差異常常錯過了早期治療的黃金時機。這類疾病最主要的病徵是慢性發炎性滑膜炎,滑膜炎長期下來會造成軟骨、骨頭的蛀蝕,最後導致關節的破壞變形。而病友們則常因發炎及關節的破壞引起諸如疼痛、行動不便等病痛折磨,進而影響了工作及生活能力。因此儘早確認正確的診斷並進行適當的治療,同時配合生活作息等自我照護才可以及時達到疾病的緩解。

  類風濕性關節炎若能及早診斷並配合適當治療,要擁有優質生活品質並不難,而一般治療的目標包含:
  • 減輕發炎狀況及疼痛
  • 防止關節持續破壞
  • 維持正常生活且不失能
多數的病人經長期適當的治療後,可以避免關節受到持續性破壞,進而可以維持正常生活。一般而言,藥物治療會包括症狀治療,以非類固醇抗炎藥物為主,必要時加上低劑量類固醇,不過這類藥物無法減緩疾病的進展。因此,另一方面則會以針對調節免疫系統而可以改善病程的藥物來治療,其中包括:
  • 免疫調節劑(DMARDs)  
免疫調節劑的治療可以經由調控免疫系統的反應而降低發炎指數 (ESR/CRP)來改善病程,不過有時會有一些副作用如口瘡及腸胃道不適等,若有這些現象,
建議病友返診與醫師討論用藥的調整。因為此類藥物的適當治療可使疾病緩解比例提高,及早使用可避免關節在疾病初期就破壞並進而維持正常的生活。
  • 生物製劑(Biologics)
目前最新的治療趨勢,此類藥物不僅可有效改善發炎病況並可以改變病程達到疾病的緩解,不過一般建議需配合傳統免疫調節藥物的使用以達到更好的緩解療效,並大大減少關節的破壞。而這類的藥物因屬於小分子蛋白質的關係,所以大多是利用注射方式來投藥,才可以適當吸收而發揮療效。使用生物製劑也有一些可能的副作用如注射部位紅腫等,建議病友應定時回診進行血液及X光檢查等來追蹤病情。使用免疫調節藥物及生物製劑的病友,不可隨意自行做藥物的調整,因為間斷性治療不僅容易造成反覆的發炎反應而無法控制病程進展,當然關節也會持續累積破壞。

  此外,除了藥物的治療,病友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維持正常的作息,飲食均衡、少使用刺激性或特定的食品等,並配合定時返診進行追蹤,才能真正達到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的目的,而維持健康的生活能力。

(詳全文)

萬芳醫院內科部過敏免疫風濕科廖顯宗主任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內科學科‧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結締組織之慢性發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週邊的關節和其周圍的肌肉、肌腱、韌帶和血管,進而造成關節功能逐漸喪失並引起全身性症狀。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率,根據統計約為全人口的1~3%,女性約為男性的2~3倍,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30~60歲是女性發生高峰期。

  類風濕性關節炎真正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一般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由易感性的遺傳基因,暴露於某些感染性或環境性因子而引發。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自體免疫疾病.當暴露於某種抗原(感染性或環境因子),個體原本具有易感性基因,使個體產生異常的免疫球蛋白抗體,此異常的抗體無法被身體所辨識,因而產生另一種抗體來對抗它,並聚集成複合物,形成發炎症狀,最後引發進一步的免疫反應,導致軟骨受傷,如此又促使多形核淋巴球釋放炎症媒介物,加強對關節的破壞。

  類風濕性關節炎若未加以阻止,其關節內的炎症過程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1.第一期:滑膜和關節囊充血及水腫,形成滑膜炎。
2.第二期:血管翳形成了肉芽組織增厚,血管翳覆蓋並侵犯軟骨,最後破壞關    節囊和骨骼。
3.第三期:此期的特徵為纖維性關節僵硬,血管翳的纖維化形成,充塞了關   節空間.骨的萎縮及對位不良,引起畸形,並破壞骨的連結,導致肌肉萎縮、    不平衡,並可能產生脫臼或脫位。
4.第四期:纖維組織鈣化,導致關節僵硬及無法活動。

  類風濕性關節炎初期的症狀為非特異性的症狀,如疲累、倦怠、厭食、持續輕微發燒、體重減輕、淋巴腺病變和模糊的關節症狀。接著逐漸有特異性及局部性的關節症狀,最常發生於近端的指骨間(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PIP )、掌指(metacarpophalangeal; MCP)、蹠趾(metatarsophalangeal)關節。症狀通常是兩側對稱性發生,可能延伸至腕、肘、踝、膝關節。受侵犯的關節一段時間不活動後就會發生僵硬,特別是早晨剛起床時。由於水腫和充血使手指呈紡垂狀,病人關節時會產生疼痛,最後關節功能逐漸喪失。此病雖以侵犯關節為主,但亦會侵犯關節外的器官如心臟(心包膜炎、心肌炎、心內膜炎、傳導障礙)、肺臟(肋膜炎、間質性纖維化)、腎臟、肝、脾、肌肉、眼睛、神經、淋巴腺、血管....等。因此,此病被視為一種全身性的疾病。

  在藥物治療方面,之前傳統上是採用「金字塔」形狀的治療方式,但此種治療方式因過於保守已被揚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若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即可能導致關節受破壞,故現今治療觀念則主張應早期使用免疫調節藥物且採用「倒金字塔」複合式藥物同時使用。然而此類藥物其療效需一段時間才會出現(約一~兩個月),所以可以同時並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或低劑量類固醇作為「橋樑」,在免疫抑制藥物療效尚未完全發揮功效時,用以控制病情。當免疫調節藥物效果出現後,再逐漸停止使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這些年來已有長足的進步,尤其是在各種免疫標靶療法如發炎激素之抑制劑、各種單株抗體或口服小分子細胞傳遞因子拮抗劑....等。這些療法中,有部份其療效受到肯定並且已經實際應用於臨床上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並且有非常顯著的效果,實為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的佳音。

(詳全文)


台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謝祖怡醫師
 
由於MTX 使用於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不但能緩解關節的發炎及疼痛,亦可減緩病程的進行,預防關節破壞及失能,因此目前國際上最新的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治療準則,都將MTX建議為治療的首選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DMARDs)。即使單獨使用療效不佳但病患能忍受MTX 治療,一般會合併使用其他DMARDs 或生物製劑藥物,以達到理想治療目標。
 
儘管MTX 療效不錯,臨床上有部分患者會因為無法忍受MTX治療所伴隨的副作用而停止使用。MTX 常見的副作用有嘔吐、掉髮、肝指數異常、口腔潰瘍、腸胃不適、骨髓抑制等等,而這些副作用的發生通常與使用的劑量有關係,劑量越大副作用發生率越高。根據統計大約有20-40%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會因為MTX的副作用或療效不好而需要改用或併用其他的DMARDs或生物製劑來做治療。另外,一般來說使用生物製劑治療也需要合併使用MTX來達到最好的療效,特別是抗腫瘤壞死因子這一類的藥物(圖一)。因此對於MTX副作用無法耐受的嚴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使用生物製劑治療時,可能會因為無法合併使用MTX而造成療效減低的後果。
 
圖一、以24週的治療研究比較,抗腫瘤壞死因子類藥物合併MTX使用的療效比單一療法好。


參考資料來源:Nixon R, et al. Rheumatology 2007; 46:1140‒1147.
 
此外,根據研究調查顯示,歐美主要先進國家約有1/3使用生物製劑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正在使用生物製劑單一療法,主要原因為無法耐受使用MTX或有其他疾病禁忌導致無法使用MTX。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嚴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使用生物製劑單一治療便成了不可避免的選擇,而目前台灣核准上市的六個生物製劑中,只有「安挺樂(Actemra®)、恩博(Enbrel®)、復邁(Humira®)」被核准可以做單一治療使用;而過去研究已知抗腫瘤壞死因子類藥物合併MTX使用的效果比抗腫瘤壞死因子單獨使用要好。相反的,近期許多研究顯示安挺樂單獨使用與合併MTX使用的治療效果並無差異;此外,一個近期發表的研究更顯示在針對MTX無法耐受或不適用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族群中,在分別使用安挺樂與復邁單一治療24週後,結果顯示安挺樂單獨使用的療效比復邁單獨使用要明顯來得好(圖二)且在使用安全性上兩個藥品是沒有差別的。基於這些研究報告結果,或許對於無法使用MTX治療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必須選擇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的情況下,安挺樂應該是首選的藥物。
 
圖二、24週治療研究結果顯示,安挺樂單一療法的療效比復邁單一療法好。


參考資料來源:Gabay C, et al.Ann Rheum Dis 2012;71(Suppl3):152
 
 
隨著醫學及生物科技的進步,目前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控制已有顯著進步,只要早期診斷並且積極治療,大部分的患者的疾病都可以受到良好的控制,抑制關節破壞的進行。有鑒於此,目前許多國家包括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都在努力推廣類風濕性關節炎達標治療(Treat-to-Target,T2T) 的概念,期許以提早診斷及積極的治療策略來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並以緩解(remission)或者低度疾病活動度(low disease activity)作為治療目標來努力。為此患者應定期回診評估,如果持續治療三個月未見改善,就必須與醫師討論是否調整治療用藥,以避免關節持續遭受破壞因而失去功能。


(詳全文)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