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位置:首頁 > 醫療資訊
醫療資訊
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及自我照護
2012-12-13
臺大醫院免疫風濕科 謝松洲醫師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簡稱RA)是一種自體免疫失調的疾病,這樣免疫系統的失調會導致全身組織器官的侵犯,而目前的研究顯示遺傳基因也是造成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成因之一。知名作家-杏林子就是此疾病患者,一般來說好發於35-50歲,且女性患病的機率遠高於男性約3倍。許多患者初期因為關節酸痛而求診於骨科.復健科或是中醫等,由於診斷及治療的差異常常錯過了早期治療的黃金時機。這類疾病最主要的病徵是慢性發炎性滑膜炎,滑膜炎長期下來會造成軟骨、骨頭的蛀蝕,最後導致關節的破壞變形。而病友們則常因發炎及關節的破壞引起諸如疼痛、行動不便等病痛折磨,進而影響了工作及生活能力。因此儘早確認正確的診斷並進行適當的治療,同時配合生活作息等自我照護才可以及時達到疾病的緩解。

  類風濕性關節炎若能及早診斷並配合適當治療,要擁有優質生活品質並不難,而一般治療的目標包含:
  • 減輕發炎狀況及疼痛
  • 防止關節持續破壞
  • 維持正常生活且不失能
多數的病人經長期適當的治療後,可以避免關節受到持續性破壞,進而可以維持正常生活。一般而言,藥物治療會包括症狀治療,以非類固醇抗炎藥物為主,必要時加上低劑量類固醇,不過這類藥物無法減緩疾病的進展。因此,另一方面則會以針對調節免疫系統而可以改善病程的藥物來治療,其中包括:
  • 免疫調節劑(DMARDs)  
免疫調節劑的治療可以經由調控免疫系統的反應而降低發炎指數 (ESR/CRP)來改善病程,不過有時會有一些副作用如口瘡及腸胃道不適等,若有這些現象,
建議病友返診與醫師討論用藥的調整。因為此類藥物的適當治療可使疾病緩解比例提高,及早使用可避免關節在疾病初期就破壞並進而維持正常的生活。
  • 生物製劑(Biologics)
目前最新的治療趨勢,此類藥物不僅可有效改善發炎病況並可以改變病程達到疾病的緩解,不過一般建議需配合傳統免疫調節藥物的使用以達到更好的緩解療效,並大大減少關節的破壞。而這類的藥物因屬於小分子蛋白質的關係,所以大多是利用注射方式來投藥,才可以適當吸收而發揮療效。使用生物製劑也有一些可能的副作用如注射部位紅腫等,建議病友應定時回診進行血液及X光檢查等來追蹤病情。使用免疫調節藥物及生物製劑的病友,不可隨意自行做藥物的調整,因為間斷性治療不僅容易造成反覆的發炎反應而無法控制病程進展,當然關節也會持續累積破壞。

  此外,除了藥物的治療,病友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維持正常的作息,飲食均衡、少使用刺激性或特定的食品等,並配合定時返診進行追蹤,才能真正達到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的目的,而維持健康的生活能力。